热门搜索: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文章详细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035年打造“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编辑:交通运输部 | 发布时间:2021-03-05 | 访问人数:14042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昨日(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负责人就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李小鹏: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和我的同事们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的监督和帮助!

2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纲要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委、各省区市、社会各界、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


第一,《规划纲要》细化实化了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也就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要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规划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第二,《规划纲要》明确了三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优化交通布局,将构建70万公里的交通网线,建设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

二是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的融合发展,推进各个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还要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现代制造业、快递物流业、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进安全发展,推进智慧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第三,《规划纲要》提出了5方面的保障措施。也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资金保障、资源供给、实施管理。

总之,此次发布的《规划纲要》,与2019年9月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共同描绘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交通运输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建设纲要、规划纲要两个纲要,以此为统领,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优质服务、当好先行。


打造“出行交通圈”“快货物流圈”

《规划纲要》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规划纲要》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明确了三个主要任务和细化实化的发展目标。

“在任务方面,一是要优化交通布局,构建70万公里的交通网线,建设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二是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各个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以及推进交通运输与多个行业的融合发展。”李小鹏表示,三是要推进交通运输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在目标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指的是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两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则指的是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两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李小鹏指出,《规划纲要》还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6轴、7廊、8通道”撑起交通主骨架

作为一张我国交通运输业中长期发展的线路图,《规划纲要》所擘画的这个庞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到底什么样?

李小鹏表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要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还要充分发挥民航和水运的比较优势。预计到2035年建设的规模到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的主要港口有27个,内河的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的枢纽80个左右。

“届时,我国交通综合立体网的主骨架将由‘6轴、7廊、8通道’组成。”李小鹏介绍,我国根据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的交通需求量等因素,把重点区域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叫4个“极”。除了这4个“极”之外,还有8个“组群”、9个“组团”。要用6条综合性、立体化的主轴把这4个“极”联系起来,形成6轴。另外,“极”和“组团”“组群”之间有7条走廊,在“组群”与“组团”、“组团”和“组团”间还有8个通道,这就是“6轴、7廊、8通道”,是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

另外,预计到2035年,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设4个国际性的枢纽集群外,我国还要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的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的枢纽城市,构成大约100个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2035年高速公路、铁路、民航、邮政将有哪些变化

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是人民群众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美好期待。根据《规划纲要》,未来我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多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包裹的寄递将有哪些新变化?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介绍,未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模规划16万公里左右,普通国道的网络30万公里左右。建成以后,国家高速公路将连接所有地级以上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市县。“除部分边远地区以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王志清说。

而近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1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9亿吨,同比增长17.4%,比2019年1月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237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2%,比2019年1月增长7.3%。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自去年4月至今年1月连续10个月实现正增长。

航空、铁路货运呈现“飘红”态势。春节期间,国际及港澳台货运航班较2020年春节假期同期增长212.48%,较2019年春节假期同期增长258.57%;国家铁路发送货物7299万吨,同比增长23.7%,日均装车16.89万车,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

此外,《规划纲要》还指出,到2035年,我国铁路网总规模将达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将达7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13万公里左右。国家铁路局局长刘振芳表示,届时铁路将更好发挥综合交通体系骨干作用,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在民航方面,预计到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的数量将达400个左右,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四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未来,我们还将依托机场网和航线网加强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四通八达、联通全球的空中运输网络。”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说。

“邮政主要是依托交通运输来拓展空间的服务行业,所以立体交通越发达,邮政业发展的效果就会越好。”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未来,邮政行业将依托我国特有的高速铁路网,大力推进高铁快递网络建设,此外还将拓展航空寄递网络,加快国际邮件快件航空枢纽布局,依托综合交通比较优势提升效率。

抛件、踩踏等问题,是法规不允许的

快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常困扰着快递用户,近日发布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要求,寄递企业避免抛扔踩踏着地摆放邮件快件,请问对此邮政管理部门将如何实施监督,个人用户如果遇到了快递暴力分拣应当如何寻求帮助?

对此,马军胜表示, 邮件快件抛件、踩踏、着地摆放等问题属于不规范操作,法规标准是不允许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从表面上看,与量大人少、件多人少、设施设备配置不齐有关系,但从本质上看,还是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对这些问题,邮政管理部门态度鲜明,是坚决反对、坚决制止的,要坚决治理。

下一步,对这些问题,我们想通过以下四方面的措施来加以改进。

第一,督促企业落实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要求。快递服务标准、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等对这些都有明确要求,我们要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和科技的应用,防范和治理抛件、踩踏、着地摆放的问题。这些年来,行业发展太快,客观上来讲,能力确实跟不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能力配置增强和科技手段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在枢纽这一级,自动分拣基本能够很好解决,所以在中心局和枢纽方面比较少发现这些问题。但是从末端来看,无论是场地、设施配置、处置能力等都有所不足,所以这种情况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强能力来妥善解决。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对这些问题要开展随机抽查核查,同时运用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监管”的手段来进行核查,督促企业规范操作行为。

第四,强化社会监督。广大用户如果遇到寄递服务质量问题,包括记者朋友刚刚讲的抛件、踩踏、着地摆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12305热线向政府部门进行申诉。我们也欢迎广大用户与我们携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邮政快递业服务质量。(来源:交通运输部、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