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文章详细

物流园从 50%闲置到98%满租密码:这篇文章讲透了

编辑:轻源咨询 | 发布时间:2025-10-24 | 访问人数:923

最近跟物流园张经理聊天,他快愁秃了:6万多平的场地和仓库,一半都空着,堆着没人用的托盘和货架。业务员跑断腿找客户,最后咬着牙降了5%租金,结果月底一算,租金收益反倒少了近10万。更糟的是,靠低价招进来的客户,3个月后又跑去更便宜的园区,空坪还是空着。但某物流园的刘经理的故事却相反,他们没打价格战,从“收租的房东”变成“帮企业赚钱的生态管家”,把50%的空置率做到98%满租。

这里面有什么门道,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

1、先给客户“分个类”:别什么单都接张经理的园区总遇到一个问题:招来的客户总抱怨“场地不合用”。刘经理园区想的明白,不是客户难伺候,是没找对人。花点时间去梳理周边3公里的企业需求,精准锁定客户;如做电商的公司,尤其搞618、双11大促的,临时需要仓储和装卸场地,租期1-3个月,对租金不算敏感,但最怕“装卸慢”货堆在门口多等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区域城配公司,不用长期租整块场地,需要几个24小时卸货的中转位,能用上叉车(自己买太贵,临时找又麻烦);刚起步的贸易公司,只需要50-200平的小隔间放库存,租期灵活点,能月付最好刚创业不想把钱都押在租金上。这三类客户有个共同点比起“租金降5%”,他们更在意“场地能不能解我燃眉之急”“能不能帮我省点事”。找对类似这群人,后面的路就顺了。

2、不租仓库,卖“赚钱方案”传统物流园总想着“我场地便宜,客户自然来”,但现在的企业光便宜没用,能帮着多赚钱、少操心才是王道(既省钱又赚钱还少操心)。刘经理的园区,是把“租空间”改成了“送增长”。不盯着租约签多久,而是琢磨,企业在这园区能不能接到更多订单?成本能降多少?效率能提多高?当园区成了企业生意里“离不开的一环”,满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3、“企业加油,造生态,给赋能。

第一招:给订单,让企业“追着来”订单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园区不做二房东,反倒成了“订单中介”甚至“大客户”。搭个区域集采平台,把零散的运输需求打包分给园里的物流公司;梳理园内生产企业的上下游,把供应商、分销商都拉进来搞“前仓后厂”企业来这儿,不是单纯租仓库,是来“近水楼台”接生意的。有订单兜底,企业自然挤破头想进。

第二招:给工具,帮企业“省成本”光有订单不够,还得让企业在园区“轻装上阵”。园区当起“企业服务商”,从钱到资源全链路帮着降本:金融上联合银行搞“仓单质押”“运费保理”,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不再难;技术上统一搭智慧管理平台(WMS、TMSOMS系统全配齐),低价甚至免费给企业用,帮他们搞数字化;能源上建集中充电桩、加氢站,谈下便宜的能源价对正在换新能源车的车队来说是刚需;人才上和职校合作定向培养,定期搞培训,企业招人省心,培训成本也省了。企业算过账租金没便宜多少,但综合成本降了20%,比单纯图便宜多了。

第三招:搭圈子,让园内“自己玩”园区把企业变成了“邻居兼队友”。以前各干各的,现在互相成了客户。定期办供需对接会,专线公司能找到落货的快递公司,车队能对接需要仓配的电商;再搞个企业联盟,共享叉车、共享员工、一起配送,园内循环起来了,企业离了园区反倒“不方便”。这种网络效应,才是最的护城河。

第四招:暖人心,抓住“关键人”园区连“司机和企业主”的体验都做到了极致。司机之家宿舍干净、饭菜实惠、淋浴洗衣娱乐全齐司机满意了,物流企业招人留人都容易,自然愿意扎根;一站式政务中心,工商税务、违章处理不用跑外面;便利店、咖啡厅、健身房这些配套也齐全老板和员工待着舒服,对园区的好感度蹭蹭涨。

4、新旧物流园的差距:差距在“卖什么”以前比的是“谁租金低、位置好”,现在拼的是“谁能帮企业多赚钱”。

维度分析

传统物流园

新型生态园区

备注

核心产品

仓库、场地(物理空间)

空间+订单+服务+生态

 

赚钱模式

收租金(赚差价)

租金+服务费+增值收益

 

客户关系

交易型(租完就散)

伙伴型(深度绑定)

 

竞争壁垒

价格、位置

生态赋能、网络效应

 

给企业的价值

“我这里便宜”

“在我这,你能多赚钱”

 

      那个从50%到98%满租的园区,不过是想明白了,存量时代,企业要的不是仓库,是增长的确定性;园区要的不是租约,是企业离不开的依赖。“租金便宜”只能吸引客户一时,“能帮我赚钱、减少麻烦”才能让他们长期留下根本。当空间不再是唯一卖点,当“帮企业赚钱”成了核心竞争力满租不过是顺带的结果。

   如果你的园区也有空置率高的问题,不如先花统计下:闲置的场地是长期空着,还是偶尔空几天?再想想周边客户的需求:附近有电商园,就试试做临时仓储位;有很多小公司,就隔成小隔间。先找对方向,再动手改造,比盲目降价管用多了。欢迎同行探讨交流?